陵川县马圪当乡四义村党支部——为农民致富插上“金翅膀”
时间:2010-12-31 来源: 作者:
看着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自来水,陵川县马圪当乡四义村的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:“肩挑手提了一辈子,现在终于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,这全得感谢我们有个好支部,有一群为我们办实事的村干部。”
四义村是陵川县东部山区的一个贫困小山村,全村450口人,主要靠上山采药、下山种粮谋生计,生活拮据单一,发展举步维艰。2001年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后,面对四义村的落后状况,就提出了“再也不能这样过”的口号,村两委一方面从夯实党建基础着手,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,强化党员学习培训,保障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。另一方面,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河南省西沟村、长治市屯留县考察学习,邀请省、市农林专家到四义村开展辅导讲座,为产业发展把脉定位。通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调研,党支部确定了“立足荒山荒坡,广种核桃连翘,建设绿色银行,逐步增收致富”的发展思路,制定了建设500亩优质核桃林基地、5000亩连翘基地,人均增收4000元的跨越发展目标。
村党支部书记赵晓强说,刚开始种植核桃、连翘时,一些群众认为,村里靠这两样山货“吃饭”已经是“老黄历”了,从没见谁发了财,加之规模种植缺少资金,导致项目一开始就面临搁浅的严峻形势。困难面前,党支部想在前、走在前,组织村两委干部分头深入农户中做工作、搞动员,千方百计排除群众忧虑。在资金方面,村两委班子带头出资,并分头到县农业、林业、扶贫、农开等部门争取资金,落实了首批苗木购置费用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支部采取“干部带头先示范,党员先行一帮一”的办法,充分发挥党组织和18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经过几年的规模种植和科学管理,目前全村已完成基地一期建设任务,发展优质核桃基地330多亩,发展连翘种植3000余亩。如今,全村涌现出20余个种植大户,党员干部与100多名贫困群众结成了“帮联”对子,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。
创先争优活动以来,党支部以“争创三沟一岭排头兵,争当调产致富带头人”为主题,抓党建上水平,抓调产上规模,抓增收上档次。针对该村多年来由于缺水,严重影响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的实际,投资17万元,把自来水通到了每户村民的家里。生活上的困难解决了,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更高了,四义村党支部趁热打铁,又适时提出了“不吃老本谋发展,做大做强两产业,力争收入达小康,谋求山村新跨越”的新目标。采访中,赵晓强很有信心地给记者算了一笔帐:两个基地建成后,可实现人均一亩核桃、十亩连翘的目标。正常年景,一亩核桃可年产400多斤,按现行市场价10元/斤计算,可实现人均增收4000多元;连翘项目达产达效后,人均收入也可增加800元左右。照这个态势发展,到“十二五”末,四义村人均纯收入就可达到9000元,进入小康村、富裕村行列了。
面对如今的喜人成绩,展望明天的美好前景,村民们感慨地说:“是支部帮咱栽下了‘摇钱树’,给咱插上了‘金翅膀’,我们只要跟着支部走,干得就更有劲头,发展也更有奔头”。 【 】【】【】